盧安達

盧安達在傳統咖啡業界的份量不如肯亞、衣索匹亞兩個大國,但日益崛起的口碑讓國際精品圈趨之若鶩,也讓鄰國烏干達、剛果紛紛效法。

首都:吉佳利(Kigali)
官方語言:盧安達語、法語、英語。
主產區的海拔高度:1,200 ∼ 2,000公尺
主要品種:波旁-BM139 與波旁-BM71
年產量:約18,000噸
主流處理法:半水洗與水洗豆的比例約1:3

盧安達在內戰後民生凋零,但迅速引入國際援助的珍珠計畫與卓越盃競賽,聚焦精品咖啡策略,不但成功的躍上世界精品舞台,就連傳統的咖啡大國衣索匹亞、亞洲的印尼、印度都打算起而效尤。

盧安達咖啡初步的成功,可歸納為國際援助與總統卡加梅的強勢領導,但到底盧安達有何值得尋豆師萬里迢迢前往採購的特色?我將與各位分享盧國的咖啡發展歷程、影響巨大的珍珠計畫與卓越盃競賽,以及最實際的咖啡情勢分析與採購經驗。

  • 悲傷的歷史:大屠殺與咖啡援助計劃

盧安達是距離台灣相當遙遠的東非內陸小國,1994年的種族大屠殺震撼世界。背景要回溯到1962年,盧安達與蒲隆地分離並獨立,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無止盡的血腥戰亂——流亡鄰國的圖西族攻打盧國,執政的胡圖族於是對國內圖西族展開大規模鎮壓加以報復。

1990年,盧安達愛國陣線由北部入侵引發內戰,藉由軍事政變上台的哈比亞利馬納勢力逐漸削弱,雖在1993年雙方簽訂《阿魯沙協定》,但隔年的4月6日,哈比亞利馬納乘坐的專機在首都機場附近被飛彈擊落身亡,成為盧安達大屠殺的導火線,其後短短的100天內,盧安達臨時政府殺害了近100萬的圖西族人和部分主張和平的胡圖族與特瓦族人。

由出身圖西族的保羅.卡加梅(Paul Kagame)領導的盧安達愛國陣線隨後由首都重啟攻勢,逐步取得國家控制權,到該年7月中旬控制全國,200萬胡圖族人因擔心被報復而逃往鄰國,內戰也重挫盧安達的經濟,成為當時全球最貧窮、亟待援助的國家之一。

非洲諸國到底有多少國際援助計畫?根據世界銀行資助的國際發展協會(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,簡稱IDA)統計,2007∼2017年,該協會在非洲執行的專案就超過1,200個。經常贊助各國農業的美國對外援助署,每年在非洲也有50個以上的援助計畫,顯見國際金援在非洲實屬稀鬆平常。

但盧安達大筆的國際援助,卻是由大量生命犧牲所換來的,尤其大屠殺結束後,西方國家對大屠殺期間的無作為感到內疚,挹注大筆資金以重建盧安達,當年盧安達國外援助的金援,竟然占年度預算的50%以上,也幸而掌舵的總統保羅.卡加梅沒有如其他非洲獨裁者般中飽私囊,盧安達的咖啡才有今日的榮景。

  • 強人當政,咖啡產業領頭振衰起敝

保羅.卡加梅深知盧安達的經濟命脈在農業,也了解咖啡的潛力,在國際援助與總統本人大力支持下,咖啡成為盧安達振衰起敝的重點產業。卡加梅為推廣盧安達咖啡,在2006年親自赴美拜見知名企業好市多(Costo)執行長,成功將盧安達咖啡推銷到好市多的貨架與星巴克的豆單上,他也引入由美國提出6年的珍珠計畫、拍板舉辦卓越盃的咖啡競賽,還親自出席頒獎典禮,一國元首對於咖啡產業的投入,舉世罕見。

大屠殺發生時保羅.卡加梅年僅36歲,他帶領反抗軍對抗武器精良的政府軍,擊敗對手奪回政權並出任副總統,2003年當選總統並於2010年連任,之後執政黨推動憲改讓他得以第三度當選並續任總統。

外界對卡加梅的評價兩極,如同其他政治強人,他對異議人士鉗制言論自由,並對媒體進行系統性的壓制與排擠,但在於他治理下也繳出高速經濟成長的成績單,他的口號是將盧安達打造成「非洲新加坡」,連續14年GDP年成長率達7%以上,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,盧安達近年來成為非洲經濟成長最快、競爭力最強,也相對安全與乾淨的國家。

非洲有不少當權者斂權又斂財,即便有大量的國際援助,最後大多進了獨裁者的私人口袋,資源往往無法落實到改善民生的計畫,卡加梅從2000年上任至今,雖已成為全球各國在位最久的總統,但不聚斂個人錢財的風格確實罕見,盧安達政府的清廉指數在非洲名列前茅,被國際發展組織視為由崩毀邊緣站起的典範,國際援助能夠真正被執行,也是盧安達咖啡復興的關鍵。

卡加梅沒讓屠殺的仇恨拖垮經濟,也沒因掌權而極度貪腐,這都是盧安達能脫胎換骨的關鍵因素,可以這麼說,因為國際資金的大筆援助以及保羅‧卡加梅的強勢領導,盧安達的咖啡產業,才有今天的地位。

 

文章出處:https://reurl.cc/85QQMR